中國政府網 | | |
區級部門
區級部門
|
鄉鎮街道
鄉鎮街道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开云体育下载平台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規劃信息 > 專項規劃
[ 索引號 ] 11500101008630031F/2024-00008
[ 發文字號 ] 萬州府辦發〔2024〕6號
[ 主題分類 ] 建設規劃
[ 體裁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萬州區政府辦公室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4-01-15
[ 發布日期 ] 2024-01-17

重慶市萬(wan) 州區能源發展規劃 (2021—2035年)

日期:2024-01-17 來源:萬州區政府辦公室
語音播報

开云体育下载链接安装辦公室

關(guan) 於(yu) 印發《重慶市萬(wan) 州區能源發展規劃

20212035)》的通知


萬(wan) 州府辦發〔20246

各鎮鄉(xiang) (民族鄉(xiang) )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有關(guan) 單位:

重慶市萬(wan) 州區能源發展規劃(20212035年)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men) ,請認真貫徹落實。

                   慶市萬(wan) 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115

(此件公開發布)

重慶市萬(wan) 州區能源發展規劃

20212035年)

20241


前 言

第一章 規劃背景

第一節 發展基礎

第二節 需求預測

第三節 麵臨(lin) 形勢

第二章 總體(ti) 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第二節 基本原則

第三節 發展目標

第三章 構建多元安全的能源供給體(ti) 係

第一節 強化天然氣供應保障

第二節 強化成品油供應保障

第三節 強化電力供應保障

第四節 強化煤炭供應保障

第四章 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產(chan) 業(ye) 體(ti) 係

第一節 有序發展原料用能產(chan) 業(ye)

第二節 積極發展能源裝備產(chan) 業(ye)

第三節 著力發展智慧能源產(chan) 業(ye)

第五章 推動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第一節 積極穩妥推進煤炭消費減量替代

第二節 促進重點行業(ye) 能源消費結構調整

第三節 加快推動終端用能方式轉型升級

第六章 建立健全現代能源治理體(ti) 係

第一節 配合推進電力體(ti) 製改革

第二節 優(you) 化完善燃氣體(ti) 製改革

第三節 提升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第二節 強化規劃實施

第三節 強化安全生產(chan)

第四節 加強宣傳(chuan) 引導

第八章 環境影響評價(jia)

第一節 規劃實施的環境影響分析

第二節 規劃實施的環境保護措施

第三節 規劃實施的環境保護成效


附表:重慶市萬(wan) 州區能源發展規劃(20212035年)項目表

附圖:1.萬(wan) 州全域天然氣設施規劃圖

2.萬(wan) 州城區天然氣設施規劃圖

3.萬(wan) 州全域電力設施規劃圖

4.萬(wan) 州城區電力設施規劃圖

5.萬(wan) 州全域電源點規劃圖

1


前 言

能源是人類社會(hui) 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資源和基礎產(chan) 業(ye) ,是驅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增進人民福祉的動力源泉。“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的關(guan) 鍵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攻堅期,也是全區加快建設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示範區的窗口期,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貫徹落實“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進步和產(chan) 業(ye) 升級,著力推動能源生產(chan) 利用方式變革,推進能源結構低碳轉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對促進全區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意義(yi) 重大。

本規劃是《重慶市萬(wan) 州區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在能源領域的細化和落實,規劃綜合了全區電力、成品油、天然氣等各專(zhuan) 業(ye) 領域的行業(ye) 規劃及研究成果,明確了全區能源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是引導全區能源資源配置、重點能源項目建設,構建“清潔、低碳、高效、安全、穩定”多元能源供應體(ti) 係的總體(ti) 藍圖和行動綱領。

規劃期為(wei) 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1


第一章 規劃背景

第一節 發展基礎

一、能源轉型發展明顯加快

“十三五”期間,全區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you) 化,煤炭消費比重穩中有降,成品油消費比重累計下降3.5個(ge) 百分點,電氣消費比重明顯提升,占全區能源消費總量的26.36%。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穩步推進,蒲葉林風電場一期、二期相繼建成投入運營,年發電量2.1億(yi) 千瓦時,風電、光伏、水電、火電、生物質發電等多元能源體(ti) 係基本建立。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成效顯著,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為(wei) 326.22萬(wan) 噸標準煤,單位GDP能耗為(wei) 0.336噸標準煤/萬(wan) 元。



1 全區“十三五”能源消費情況

二、能源供應能力持續穩定

“十三五”期間,全區能源供應保障有力,各能源品類供給平穩有序。2020年,全區電力裝機容量達245萬(wan) 千瓦,全社會(hui) 用電量達31.45億(yi) 千瓦時,年均增長3.96%。南萬(wan) 忠線和建萬(wan) 線設計輸氣總規模600萬(wan) 立方米/天,桐園儲(chu) 配站儲(chu) 氣能力32萬(wan) 立方米,2020年保障全區天然氣消費2.04億(yi) 立方米,較“十二五”末增長了23.57%。全區建有油庫3座,設計總庫容5.05萬(wan) 立方米,2020年成品油消費量達21.65萬(wan) 噸,成品油貨源充足。2020年,規上工業(ye) 企業(ye) 煤炭消費量達318.11萬(wan) 噸,主要來源於(yu) 陝西、山西、新疆、內(nei) 蒙古等4個(ge) 產(chan) 煤區,供應渠道穩定暢通。

三、能源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電網建設加快推進,全區已建成500千伏變電站1座、220千伏變電站5座、110千伏變電站22座、35千伏變電站19座,輸電線路總長5886公裏,最大供電能力達650萬(wan) 千瓦,基本形成了以220千伏為(wei) 中心、110千伏為(wei) 骨架、35千伏為(wei) 延伸的電網新體(ti) 係。天然氣管網設施日趨完善,累計建成天然氣集輸管道130公裏,長輸管道163公裏,城鎮燃氣管道2232公裏。建有天然氣場站5座,設計日供氣能力155萬(wan) 立方米。全區累計在營加油站103座,競爭(zheng) 有序、功能完善的成品油零售服務網絡體(ti) 係基本建立。

四、能源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城市配電網和農(nong) 村電網改造升級同步推進,配電網供電能力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2020年,全區居民人均生活用電量達571千瓦時/年,電網供電可靠率達99.22%,綜合電壓合格率達97.9%110千伏及以下線損率6%。天然氣管網實現鄉(xiang) 鎮全覆蓋,城鎮居民天然氣普及率達85%,人均用氣量約75立方米/年。全區現有CNG加氣站5座,LNG加氣站1座,設計加氣規模約11萬(wan) 方/日。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提速推進,已建成投用換電站1座、充電站30座,城區公共充電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

專(zhuan) 欄1 全區“十三五”能源消費情況

序號

指標

單位

2015

2020

1

天然氣消費總量

億(yi) 立方米

1.65

2.04

2

成品油消費總量

萬(wan) 噸

25.78

21.65

3

全社會(hui) 用電量

億(yi) 千瓦時

25.90

31.45

4

規上工業(ye) 企業(ye) 煤炭消費量

萬(wan) 噸

259.12

318.11

5

居民人均生活用電量

千瓦時

426

571

6

能源消費總量

萬(wan) 噸標準煤

300.28

326.22

第二節 需求預測

一、天然氣需求預測

通過對全區居民用戶、采暖用戶、天然氣汽車、天然氣輪船、公用建築及商業(ye) 用戶等用氣量趨勢分析,綜合考慮九龍萬(wan) 博特鋁新材料項目(一、二期工程)、三峽水利萬(wan) 州燃氣發電項目、長嶺化工園天然氣化工項目等工業(ye) 用戶用氣量需求,經測算,全區2025年天然氣市場需求量約10.89億(yi) 立方米,2035年天然氣市場需求量約25.00億(yi) 立方米。

二、成品油需求預測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油品消費增速將呈現穩中有降態勢。根據“十三五”期間全區GDP增長勢頭和相應的成品油消費彈性係數推算,預測到2025年,全區成品油消費總量將達到25.1萬(wan) 噸,到2035年,成品油消費總量將達到30.60萬(wan) 噸。

三、電力需求預測

通過采用回歸模型法、年均增長法和灰色模型法3種方法預測全區電網自然用戶電量,將自然用戶電量預測結果與(yu) 大用戶電量預測結果相加,通過對比分析,測算出全區2025年全社會(hui) 用電量為(wei) 57.39億(yi) 千瓦時,2035年全社會(hui) 用電量為(wei) 100.19億(yi) 千瓦時。

四、煤炭需求預測

根據工業(ye) 園區企業(ye) 入駐情況和招商引資進程,綜合考慮萬(wan) 州經開區九龍園熱電聯產(chan) 項目、國能萬(wan) 州電廠(二期)200萬(wan) 千瓦裝機火力發電項目、焦炭熱電鉻鐵不鏽鋼一體(ti) 化項目等用煤需求,經測算,全區2025年煤炭消費總量將達到896.39萬(wan) 噸,2035年煤炭消費總量將達到1228.5萬(wan) 噸。

第三節 麵臨形勢

一、存在問題

能源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全區天然氣供應主體(ti) 多且性質複雜,燃氣管網未進行統一規劃布置,管網錯綜複雜,未形成互聯互通的環網結構,缺乏天然氣應急儲(chu) 配設施,迎峰度冬期間區內(nei) 自我調峰能力較弱。全區加油站(點)布局不合理,成品油儲(chu) 運體(ti) 係尚不完備。全區兩(liang) 家供電企業(ye) 電網還未實現更高電壓等級、更大輸電容量的聯網,全區220千伏網絡骨幹網架尚未建成,110千伏和35千伏網絡供電能力不足,重載或超載線路較多,供電可靠性有待提高。煤炭方麵,缺乏規模化儲(chu) 煤基地,在煤炭市場供應短缺的情況下,生產(chan) 用煤量難以保障。

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率低。截至2020年,全區電力裝機容量約245萬(wan) 千瓦,其中水電、風電、光伏、垃圾發電等清潔能源裝機容量約28.79萬(wan) 千瓦,僅(jin) 占11.75%。小水電開發受政策限製,目前基本處於(yu) 停滯狀態。風能、太陽能資源稟賦較差,且已開發量較小,鹿鳴埡、李家坪等風電場尚未啟動建設,集中式光伏電站項目仍在選址論證階段,太陽能多元化利用探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節能減排壓力較大。全區煤炭、成品油、天然氣等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83.85%,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過大,能源消費結構短時間內(nei) 難以轉變。電力、建材、化工等傳(chuan) 統高能耗行業(ye) 亟待實施技改,餘(yu) 能有待充分利用,低碳園區、零碳園區的開發和建設需進一步加快。新型儲(chu) 能、充(換)電、加氣、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緩慢。“雙碳”目標下,全區在能源結構調整、能源利用率提升、推進綠色生產(chan) 、低碳生活等方麵仍麵臨(lin) 較大挑戰。

二、發展機遇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開啟新征程,世界能源結構加速調整,主要經濟體(ti) 積極推動經濟綠色複蘇,清潔低碳能源發展迎來新機遇。我國步入構建現代能源體(ti) 係的新階段,能源低碳轉型進入碳達峰關(guan) 鍵期,能源發展從(cong) 總量擴張向提質增效轉變,呈現能源消費增速放緩、結構加速優(you) 化、增長動力轉換等新特征,油氣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雙重替代步伐加快。重慶市緊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著力提高能源產(chan) 業(ye) 現代化水平,推動能源清潔高效開發、能源生產(chan) 低碳轉型發展,加快構建多元安全的能源供給體(ti) 係和創新引領的能源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我區能源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我區能源發展要堅持從(cong) 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深刻把握新時代新特征新要求,搶抓發展新機遇,以清潔低碳為(wei) 重點,以提升係統經濟性為(wei) 目標,以智能化升級為(wei) 手段,固根基、揚優(you) 勢、補短板、強弱項,推動能源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提升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ti) 係,有力支撐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二中全會(hui) 精神,全麵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重慶所作重要講話和係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以改革創新為(wei) 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根本目的,堅持和完善能耗“雙控”製度,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綠色轉型發展並重,增強能源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提升能源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ti) 係,為(wei) 謀劃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建成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示範區提供強勁驅動力。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低碳。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能源清潔高效開發、能源生產(chan) 低碳轉型發展,推動能源利用和消費方式根本性轉變。

堅持係統優(you) 化,安全高效。把握能源的整體(ti) 性、係統性特點,統籌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主要與(yu) 次要的關(guan) 係,統籌產(chan) 供儲(chu) 銷各環節,增強係統運行和資源配置效率。

堅持創新驅動,智慧融合。把創新作為(wei) 推動能源發展的第一動力,著力提升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加快能源產(chan) 業(ye) 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加快能源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和成熟先進技術的產(chan) 業(ye) 化推廣應用,提升能源產(chan) 業(ye) 現代化水平。

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改革步伐,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製約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和區域合作。

堅持服務民生,共享發展。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有效提升能源普遍服務水平。強化能源民生保障,推動能源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城市建設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升發展共享水平。

第三節 發展目標

能源保障安全有力。到2025年,全區電力裝機容量達340萬(wan) 千瓦,天然氣產(chan) 量達到10億(yi) 立方米,天然氣儲(chu) 備能力達64萬(wan) 立方米,成品油儲(chu) 備能力超過10萬(wan) 噸,儲(chu) 煤能力達到150萬(wan) 噸,能源儲(chu) 備體(ti) 係進一步完善,應急保供能力進一步增強。

能源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到2025年,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光伏、風電發電總裝機達到40萬(wan) 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提高到20%。全區單位地區生產(chan) 總值能耗下降率和單位地區生產(chan) 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達到重慶市下達指標要求。

普遍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城鄉(xiang) 居民生產(chan) 生活用能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電、氣、冷、熱等多樣化能源可獲得率顯著提升,居民人均生活用電達到1000千瓦時以上。城鄉(xiang) 供能基礎設施均衡發展,電網、油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能源輸送網絡更加高效、智能和安全。

專(zhuan) 欄2 全區“十四五”時期能源發展主要指標

指標名稱

單位

2020年現狀

2025

目標

2035

目標

指標

屬性

能源保障安全有力

電力裝機總量

萬(wan) 千瓦

245

340

800

預期性

全社會(hui) 用電量

億(yi) 千瓦時

31.45

57.39

100.19

預期性

天然氣產(chan) 量

億(yi) 立方米

6.48

10

20

預期性

天然氣消費量

億(yi) 立方米

2.04

10.89

25

預期性

成品油消費量

萬(wan) 噸

21.65

25.1

30.6

預期性

煤炭消費量

萬(wan) 噸

355.28

896.39

1228.5

預期性

能源綠色轉型成效顯著

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

比重

%

11.75

20

34.75

預期性

單位GDP能耗下降率

%

以上級下達為(wei) 準

以上級下達為(wei) 準

約束性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

%

以上級下達為(wei) 準

以上級下達為(wei) 準

約束性

煤電供電煤耗

/千瓦時

300

280

預期性

普遍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電網綜合線損率

%

6

5.88

5.75

預期性

配電網供電可靠率

%

99.22

99.8

99.99

預期性

綜合電壓合格率

%

97.9

99.43

99.8

預期性

居民人均生活用電量

千瓦時

571

1000

1500

預期性

城鎮居民天然氣普及率

%

85

95

97

預期性

公用電動汽車充電樁

千個(ge)

0.18

1.94

16.3

預期性

注:1.現狀數據以統計公布數據為(wei) 準。

2.約束性指標以上級下達我區強製性計劃為(wei) 準。

2035年,全麵建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創新協同、開放共享的現代能源體(ti) 係,資源集約型、環境友好型的能源供應和消費格局廣泛形成,能源保障能力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相適應,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能源消費碳排放係數顯著降低。

第三章 構建多元安全的能源供給體係

第一節 強化天然氣供應保障

構建天然氣多元供應體(ti) 係。積極開展天然氣已探明未開發儲(chu) 量、新增探明儲(chu) 量開發評價(jia) 和目標區優(you) 選建產(chan) 工作,加大大貓坪氣田勘探開發力度,穩步推進老氣田補充產(chan) 能建設,力爭(zheng) 全區每年天然氣開采量達10億(yi) 立方米。加強我區輸配係統與(yu) 重慶市市域天然氣高壓輸配係統有機銜接,穩定中石油南萬(wan) 忠線管道氣、中石化建萬(wan) 線管道氣、高峰氣田、雲(yun) 安氣田等主要氣源,論證新增川氣東(dong) 送王場分輸站氣源,加快形成多氣源供應保障格局。增強天然氣儲(chu) 備調峰能力,加快推進五橋、陳家壩、枇杷坪儲(chu) 備站前期工作,力爭(zheng) 到2025年天然氣儲(chu) 備能力不低於(yu) 64萬(wan) 立方米。提升區域性應急調峰能力,推進董家新站、萬(wan) 博橇裝站、萬(wan) 州LNG加注碼頭建設,規劃建設九龍LNG儲(chu) 配調峰站,形成不低於(yu) 保障全區日均3天需求量的儲(chu) 氣能力。

提升天然氣管輸能力。論證川氣東(dong) 送王場分輸站至五橋儲(chu) 配站輸氣管線,爭(zheng) 取國家管網集團開展梁平—萬(wan) 州第二氣源天然氣長輸管道論證工作,打通萬(wan) 州與(yu) 國家管網、市級管網的連接通路。規劃建設城市過江管道,積極開展高壓外環管線研究論證工作,逐步形成聯係暢通、運行靈活、安全可靠的主幹管網係統。規劃建設周家壩三環路D159管線、申明壩配氣站氣源管線、董家合巴路管線、泉活村氣源管線,實施董家至熊家主管線擴建工程、申明壩配氣站至大竹林老舊管線更換工程,推動全區中壓管網互聯互通。實施一批老舊燃氣管道設施更新改造工程,完善鄉(xiang) 鎮氣源網絡及配氣站建設,推動城鄉(xiang) 燃氣管網有序向農(nong) 村延伸。

2 全區天然氣設施示意圖


專(zhuan) 欄3 天然氣基礎設施重點項目

天然氣開發:老氣田補充產(chan) 能工程、雲(yun) 安012X17井等鑽井工程。

天然氣儲(chu) 配:高峰調壓站、五橋儲(chu) 配站、陳家壩儲(chu) 配站、枇杷坪儲(chu) 配站、董家配氣站、萬(wan) 州LNG加注碼頭。

天然氣管網:規劃論證川氣東(dong) 送王場分輸站至五橋儲(chu) 配站輸氣管線65公裏,爭(zheng) 取國家管網集團開展梁平—萬(wan) 州第二氣源天然氣長輸管道論證工作,推進區內(nei) 天然氣高壓管線、次高壓管線建設。

第二節 強化成品油供應保障

穩定成品油長江水運通道,確保長江下遊油源穩定供應,積極拓寬成品油來源渠道,提升成品油供應保障能力。豐(feng) 富成品油運輸方式,構建以“水運為(wei) 主、管道為(wei) 輔、公路為(wei) 補充”的成品油多元運輸網絡。積極推進九龍油庫改建項目,加快萬(wan) 州港區小周作業(ye) 區建設,配套實施油庫及碼頭建設工作,力爭(zheng) 到2025年全區成品油儲(chu) 備能力達到10萬(wan) 噸以上。

第三節 強化電力供應保障

推進電源結構多元開發。發揮煤電托底保供和輔助服務作用,加快推進國能萬(wan) 州電廠二期擴建項目、萬(wan) 州經開區九龍園熱電聯產(chan) 項目(二期)建設,規劃論證長嶺化工園熱電聯產(chan) 項目、三峽水利供區燃煤發電項目。推進天然氣發電發展,加快實施三峽水利萬(wan) 州燃氣發電項目(一期)建設,適時啟動二期項目前期工作。統籌“調峰、保供”雙重需求,按照“統一規劃、有序發展”原則,加快推進鹿鳴埡風電場、李家坪風電場、蒲葉林風電場三期建成投產(chan) ,有序開展羅田、太安、茨竹、彈子等區域風能資源論證,實現風力資源充分利用。科學有序推進水電開發,加快建設大灘口水庫二級電站、保安電站等水電站。加快推進羅田抽水蓄能項目前期研究論證工作,盡快啟動建設。加強太陽能資源評估,建設一批集中式光伏發電站,支持工業(ye) 園區、公共建築和商業(ye) 建築有序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積極開發生物質能,推動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力爭(zheng) 到2025年,全區電力裝機容量達340萬(wan) 千瓦,基本形成結構多元、多能互補的電源結構。到2035年,電力裝機容量超過800萬(wan) 千瓦。

構建堅強可靠輸配電網。建設新田500千伏開關(guan) 站,預留變電站改造條件。實施萬(wan) 州—五馬500千伏線路工程,滿足國能萬(wan) 州電廠二期等項目送出需求,遠期規劃1000千伏分水站、500千伏涼風站,提高全區電力送出能力。規劃建設一批220千伏、110千伏變電站以及相關(guan) 線網,重點推動新田220千伏變電站、桐坪220千伏變電站建設,實施高梁220千伏變電站增容改造、相思110千伏變電站升壓改造工程、金明220千伏變電站主變擴建工程,搭建以500千伏電網為(wei) 支撐,220千伏電網為(wei) 樞紐,110千伏電網為(wei) 骨幹網架,單環網和雙輻射的主網架結構,完善中低壓配電網,提升電網輸配能力。積極推進三峽水利與(yu) 重慶電網220千伏聯網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農(nong) 村電網鞏固升級,進一步提升供電能力、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

3 全區220千伏及以上電網示意圖

專(zhuan) 欄4 電力基礎設施重點項目

電源建設項目:國能萬(wan) 州電廠二期擴建項目、萬(wan) 州2×50萬(wan) 千萬(wan) 裝機燃氣發電項目、萬(wan) 州經開區九龍園熱電聯產(chan) 項目(二期)、三峽水利供區燃煤發電項目,鹿鳴埡風電場、李家坪風電場、蒲葉林風電場三期,大灘口二期、保安電站、羅田抽水蓄能電站、電網側(ce) 儲(chu) 能電站、用戶側(ce) 儲(chu) 能電站、垃圾焚燒發電二期項目、武陵光伏發電項目、魚背山水風光多能互補實驗基地項目、集中式光伏發電和集中式儲(chu) 能項目。

對外通道: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萬(wan) 州—五馬500千伏線路。

變電站新/擴建項目:近期建設新田500千伏開關(guan) 站、預留1000千伏分水站、500千伏涼風站,建設桐坪220千伏輸變電工程、新田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實施相思110千伏變電站升壓改造工程、金明220千伏變電站主變擴建工程,建設寶塔、水庫、沱口、雙河、桐子、石堰橋、呤水、萬(wan) 全、密西溝、玉樂(le) 、戴家岩、恒合、石堰、光明、百安壩、長春、萬(wan) 河、駙馬、重岩、溪口等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黃柏、後山、龍泉、大埡口等35千伏輸變電工程。

電網優(you) 化、加強項目:建設董家—利川、高梁—新田、高梁—萬(wan) 州(國網萬(wan) 州500千伏變電站)、高峰—相思等220千伏輸電線路191.46公裏,建設新田—立葦、雙河—新田等110千伏輸電線路198.11公裏,建設熊家—長坪、龍古—瀼渡、龍駒—白土等35千伏輸電線路60.99公裏,建設10千伏輸電線路1391.2公裏。

第四節 強化煤炭供應保障

強化煤炭穩定供給。緊抓陝西、山西、新疆和內(nei) 蒙古等產(chan) 煤區煤炭來源,做好產(chan) 運需銜接和統一調運工作,重點保障國能萬(wan) 州電力公司、九龍萬(wan) 博公司、湘渝鹽化公司、索特鹽化公司、西南水泥公司等重點企業(ye) 用煤需求。加快提升儲(chu) 煤能力,規劃建設新田儲(chu) 煤基地,積極融入全市“一主多輔”區域儲(chu) 煤基地格局。支持煤電企業(ye) 通過簽訂中長期合同、建立儲(chu) 備基地等方式,與(yu) 大型煤礦企業(ye) 建立煤炭儲(chu) 備合作機製,形成互利共贏、長期穩定的供需合作關(guan) 係。

暢通煤炭運輸通道。以長江水運為(wei) 支撐,加快推進新田港鐵路集疏運中心項目建設及達萬(wan) 鐵路擴能改造工作,打通進港鐵路最後一公裏,切實提高煤炭鐵路輸送能力。加強煤炭調出地與(yu) 調入地信息溝通,做好產(chan) 運需三方銜接,保障全區煤炭庫存處於(yu) 合理水平。建立健全煤炭需求側(ce) 響應機製,完善應急工作預案,必要時要合理調節煤炭消費,保基本保民生。

第四章 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產業體係

第一節 有序發展原料用能產業

依托化工園及化工拓展區(長嶺片區),發揮區內(nei) 良好的天然氣資源優(you) 勢,積極尋求與(yu) 央企、頭部民企合作機會(hui) ,注重全產(chan) 業(ye) 鏈配套耦合發展,著力建設天然氣精細化工“鏈主”產(chan) 業(ye) ,重點發展BDO聯產(chan) PBATPTMEG,甲醇製烯烴及下遊精深加工產(chan) 品。穩步推進煤化工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積極延伸產(chan) 業(ye) 鏈,向高端化、精細化、新材料等方向發展,實現產(chan) 品由合成氨單一產(chan) 品向多元化高端新材料產(chan) 品轉變。

第二節 積極發展能源裝備產業

搶占氫能發展先機,積極招引氫能領軍(jun) 企業(ye) 落戶萬(wan) 州,圍繞氫能“製、儲(chu) 、運、加、用”五大環節補鏈強鏈,打造氫能產(chan) 業(ye) 集群和裝備製造基地。適度超前布局氫能產(chan) 業(ye) 基礎設施,積極發展氫燃料電池及核心零部件產(chan) 業(ye) ,構建清潔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製氫體(ti) 係、儲(chu) 運體(ti) 係和加氫網絡,有序推進氫能在交通、工業(ye) 等領域多元化應用。加快推進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積極開展光伏電池及組件生產(chan) 項目投資引進工作,構建起光伏玻璃、光伏電池、光伏組件、逆變器、光伏邊框、封裝膠膜、光伏背板、光伏電站等日趨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全力打造光伏產(chan) 業(ye) 集群。積極引進電化學儲(chu) 能,發展高性能鋰離子電池、電池組件等儲(chu) 能電池項目,探索布局全釩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等先進儲(chu) 能電池領域。加快布局標準化充換電產(chan) 業(ye) ,采用車電分離模式,政府配套資源,引進和整合新能源整車、電池包生產(chan) 企業(ye) 、電池銀行、充換電運營商等,打造形成標準化充換電閉環產(chan) 業(ye) 。

第三節 著力發展智慧能源產業

縱深推進能源互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深化運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智能化等手段,強化信息流、能源流的互動,構建智慧能源體(ti) 係。依托現代信息通訊及智能化技術,加強全網統一調度,建設“源網荷儲(chu) ”協調發展、集成互補的能源互聯網。鼓勵風電、水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化生產(chan) ,依托新能源、儲(chu) 能、柔性網絡和微網等技術,實現分布式能源的高效靈活接入。鼓勵對天然氣開采、加工及利用全鏈條智能化改造,實現化石能源綠色、清潔和高效生產(chan) 。加強電力係統智能化建設,推廣變壓器智能化係統、GIS智能監測係統、開關(guan) 櫃智能診斷係統等應用,提高各級電網智能化水平。發展能源互聯網的智能終端高級量測係統及其配套設備,實現電能、天然氣等能源消費的實時計量、信息交互與(yu) 主動控製。實施智慧加油站建設,引入多類型智能化係統、車輛識別引導係統,打造集加油、支付等綜合性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智慧能源服務平台。推進新型能源基礎設施及相關(guan) 服務平台發展,依托5G技術提供充電樁、光伏、路燈、加油站、園區等領域的能效管理、智能運維、需求響應、多能協同,推動綜合能源業(ye) 務拓展,構建數字能源生態圈。依靠能源技術,在經開區、產(chan) 業(ye) 園區、旅遊景區積極推廣開展“互聯網+”智慧能源試點示範。

第五章 推動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第一節 積極穩妥推進煤炭消費減量替代

嚴(yan) 格控製煤炭消費總量,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you) 化組合,推進城鄉(xiang) 以電代煤、以氣代煤。優(you) 化現存煤電運行方式,常規火電機組規模保持穩定,大力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推動能源加工儲(chu) 運提效降碳,加快燃煤發電機組清潔高效利用、超低排放改造和降低煤耗改造。加強能源加工儲(chu) 運設施節能及餘(yu) 能回收利用,推廣餘(yu) 熱、餘(yu) 壓、LNG冷能等餘(yu) 能綜合利用技術。嚴(yan) 格控製建材、化工等用煤行業(ye) 煤炭消費,有序推進“煤改電”“煤改氣”工程。

第二節 促進重點行業能源消費結構調整

強化工業(ye) 能效提升,加快構建綠色製造體(ti) 係,重點推動湘渝鹽化熱電係統節能改造、聯堿裝置綠色固碳升級改造,支持西南水泥實施熟料生產(chan) 線能效提升改造,力爭(zheng) 達到行業(ye) 能效標杆水平。加強產(chan) 業(ye) 園區能源梯級利用,創建一批具有示範帶動效應的綠色園區和綠色工廠。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築、鋼結構建築和新型建材,推進既有建築節能和綠色化改造,降低建築運行能耗。積極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運輸網絡,推動大宗貨物和中長途貨運“公轉鐵”“公轉水”,強化鐵路與(yu) 公共交通高效換乘、無縫接駁。推動港口、機場、場內(nei) 貨運樞紐裝卸機械和運輸裝備實施“油改電、油改氣”工程,推進港口作業(ye) 機械能量回收、供電設備節能改造。探索通信基站使用光伏、儲(chu) 能等多種能源形式互補的可再生資源係統,鼓勵大型數據中心與(yu) 新能源基地一體(ti) 化建設,推動移動、電信等大數據中心轉變為(wei) “綠色”可再生能源的產(chan) 消者。圍繞節約型機關(guan) 建設,強化公共機構節能管理。

專(zhuan) 欄5 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技改增效項目:湘渝鹽化煤氣化節能技術升級改造、聯堿綠色固碳升級改造、萬(wan) 州西南水泥回轉窯係統節能減碳技改項目。

第三節 加快推動終端用能方式轉型升級

加快充(換)電設施建設。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重點提升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應用占比,穩步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其他領域應用規模合理增長。合理規劃布局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分類有序推進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構建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安全的充(換)電基礎設施體(ti) 係。引導充電服務、物業(ye) 服務等相關(guan) 企業(ye) 參與(yu) 居民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與(yu) 運營,優(you) 化停車位的改造和直接辦理報裝接電手續,徹底解決(jue) 居民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最後一公裏”難題。

推進綜合能源站建設。加快“油氣電氫”綜合能源站布局建設。重點圍繞中心城區交通樞紐、物流集散區、城市發展新區及重要交通節點,積極開展示範型綜合能源站建設,力爭(zheng) 到2025年新增綜合能源站45座,其中新建19座,改造提升26座。到2035年,規劃綜合能源站達到95座,中心城區48座,鄉(xiang) 鎮47座。

專(zhuan) 欄6 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項目

綜合能源站:2035年,規劃建設綜合能源站95座,其中中心城區48座、鎮鄉(xiang) 47座。

充(換)電設施:2025年,力爭(zheng) 全區配置公共充電樁1942個(ge) ,5個(ge) 中心鎮(分水鎮、龍駒鎮、餘(yu) 家鎮、龍沙鎮、白羊鎮)至少各建設公共充電站1座,換電站5座;到2035年,力爭(zheng) 全區配置公共充電樁超1.63萬(wan) 個(ge) ,基本實現中心城區公共充電站服務半徑不大於(yu) 1公裏,每個(ge) 鄉(xiang) 鎮至少建設公共充電站1座,建設換電站10座。

第六章 建立健全現代能源治理體係

第一節 配合推進電力體製改革

積極配合推進電價(jia) 改革,提高電力資源配置能力,通過綜合能源服務和市場化方式降低企業(ye) 用電成本。推進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化,推動儲(chu) 能、調峰作為(wei) 參與(yu) 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減輕係統調峰壓力,提升清潔能源消納能力。深化配售電改革,落實售電主體(ti) 準入和退出機製,向社會(hui) 資本放開售電和增量配電業(ye) 務。優(you) 先保障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推動電網公平接入。推進新能源“隔牆售電”就近交易,積極探索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逐步規範交易流程,擴大交易規模。落實容量電價(jia) 和調峰補償(chang) 機製,合理疏導應急備用及調峰電源建設成本。

第二節 優化完善燃氣體製改革

完善天然氣利益共享機製,鼓勵央地合資合作。規範天然氣管網建設和運營,整治、清理違法項目和“背靠背”不合理加價(jia) 行為(wei) 。支持設立獨立法人主體(ti) 銷售天然氣,促進本地資源充分利用。全麵落實燃氣管道等基礎設施向第三方公平開放,建立管網運行統一調度機製,推動“多氣源”供氣。推動儲(chu) 氣設施獨立運行,落實儲(chu) 氣庫氣量和儲(chu) 氣服務市場化交易機製。

第三節 提升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規劃建設萬(wan) 州能源大數據中心,推動能源業(ye) 務數據化,數據網絡化,實現能源係統對接,打通能源數據壁壘,整合能源數據資源。加強能源統計、分析與(yu) 預測預警,動態監測全區能源運行情況,促進供需平衡、能耗控製、運輸協調、價(jia) 格變動、運行調度、預警預測等管理水平提升。優(you) 化能源營商環境,進一步縮短企業(ye) 獲得電力、用氣時間,穩定用能供給,降低用能成本。加強能源行業(ye) 監管和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實行陽光審批,強化規劃和政策引導,從(cong) 根本上管好能源項目。加大能源行政執法力度,推進能源領域信用體(ti) 係建設,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製。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堅持黨(dang) 對能源工作的全麵領導,注重加強政治引領,強化戰略導向,健全完善黨(dang) 組織領導能源發展的工作機製。落實國家和重慶市能源發展戰略,加強與(yu) 國家和重慶市能源法律法規、規劃、政策的銜接。區發展改革委加強對規劃實施的協調和指導,加大與(yu) 市級相關(guan) 部門的協調力度,爭(zheng) 取對重點用能項目指標的支持。區級相關(guan) 部門應按照職能分工,加強溝通配合,製定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為(wei) 規劃實施創造有利條件,區級各部門和相關(guan) 企業(ye) 要根據各自的職責,細化落實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

第二節 強化規劃實施

區級有關(guan) 部門和重點能源企業(ye) 細化落實規劃實施工作機製,大力推進各項重點工作,明確目標任務、落實責任主體(ti) ,確保如期完成。建立能源規劃與(yu) 項目一體(ti) 化管理機製,以能源規劃為(wei) 依據推進能源項目建設。強化能源發展規劃的引導約束作用,建立規劃監測評估機製,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嚴(yan) 格執行規劃調整工作程序,及時向社會(hui) 公開規劃製定和調整情況,充分發揮社會(hui) 輿論監督作用。

第三節 強化安全生產

落實安全生產(chan) 屬地監管責任和企業(ye) 主體(ti) 責任,加強能源領域安全監管。堅決(jue) 落實安全生產(chan) 責任製,強化責任擔當,堅持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防範和遏製能源行業(ye) 重特大安全事故。全麵強化項目管理全過程安全生產(chan) 要求,加強對項目建設過程的監督檢查和運行階段安全生產(chan) 監管力度。進一步深化電力生產(chan) 、油氣輸送管道等重點行業(ye) 領域安全管理。充分發揮安全技術保障作用,製定完善安全生產(chan) 標準規範,推動安全生產(chan) 和防範安全事故工作規範化、常態化。

第四節 加強宣傳引導

積極動員社會(hui) 各方力量,開展新聞宣傳(chuan) 、政策解讀和教育普及。完善公眾(zhong) 參與(yu) 機製,加強信息公開,提高社會(hui) 大眾(zhong) 對能源規劃實施、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認知、支持和參與(yu) 的積極性。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提高科學管理、民主決(jue) 策水平。注重輿論引導,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傳(chuan) 遞助推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好聲音和正能量。

第八章 環境影響評價

第一節 規劃實施的環境影響分析

“十四五”期間,全區遵循“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要求,深入推進節能減排,持續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消費,穩步有序推進電能替代。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和資源循環利用產(chan) 業(ye) ,推進綠色製造和節能低碳環保產(chan) 品認證。全麵執行建築節能強製性標準。加大對船舶船型的標準化改造,對機場、汽車站、碼頭等重點耗能交通樞紐和節點實施節能改造。推動政府強製采購和優(you) 先采購具有節能低碳和環境標識認證的產(chan) 品,開展節約型機關(guan) 、節約型醫院、節約型校園創建活動,將有效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環境改善。

推進電、油、煤、氣等項目建設,會(hui) 對項目區及周邊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實施充換電設施、電網線路等建設工程,可能造成植被減少、水土流失、耕地破壞等影響,工程施工期產(chan) 生的“三廢”及噪聲汙染等也將對當地居民生活、生產(chan) 和交通等帶來不同程度的幹擾和暫時影響。

第二節 規劃實施的環境保護措施

加強中小水電開發管理。按照幹流開發優(you) 先、支流保護優(you) 先的原則,嚴(yan) 格控製中小流域、中小水電開發,保留必要生境。小水電項目建設應與(yu) 當地水資源條件相適應,根據當地生產(chan) 、生活、生態及景觀需水要求,統籌確定合理生態流量,落實相關(guan) 工程和管理措施,優(you) 化水電站運行管理,實行有利於(yu) 生態保護的調度和運行模式,避免電站運行造成下遊河段脫水,最大限度減輕對水環境和水生生態的不利影響。

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規劃項目應盡量避免占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源保護區等敏感目標,盡量避免占用生態紅線。對不可避免占用生態紅線的工程,應優(you) 化工程布置,最大程度減少占用生態保護紅線麵積,並采取相關(guan) 保護措施,最大程度減低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積極開展重點保護動植物調查,落實保護對策和實施方案,保護項目區生物多樣性。

嚴(yan) 格保護耕地資源。工程建設,尤其是加氣站、充(換)電設施等工程建設將占用一定的土地資源,對日益稀缺的基本農(nong) 田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工程建設要嚴(yan) 格貫徹執行《基本農(nong) 田保護條例》等規定,嚴(yan) 格占地審批製度,保護寶貴的土地、耕地、林地等資源,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切實做好占地調整和補償(chang) 工作,避免或盡量減少占用基本農(nong) 田。

強化環境保護監管。能源領域相關(guan) 建設項目應全麵推行建設項目法人責任製、招標承包製、建設監理製和竣工驗收製,認真做好水土保持及環境影響評價(jia) 等前期工作。在項目設計、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等各個(ge) 階段,要高度重視生態保護工作,嚴(yan) 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製度。實行能源行業(ye) 企業(ye) 自主監管、政府部門監管和社會(hui) 監督同步運行的常態化監督機製,引導企業(ye) 製定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及保障體(ti) 係,主動接受各方監督。

第三節 規劃實施的環境保護成效

預期2025年全區能源行業(ye) 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得到更好控製,能源行業(ye) 節能減排目標可以實現。能源結構調整深入推進,能源生產(chan) 更加清潔,資源利用效率更加高效,能源儲(chu) 運設施空間布局更加優(you) 化,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1


重慶市萬(wan) 州區能源發展規劃(20212035年)項目表

序號

項目

類型

項目名稱

建設地點

建設規模

建設性質

建設時間

備注

一、電網項目

1

特高壓

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萬(wan) 州區

新建±800千伏線路61.413千米,塔基128基。

新建

2023-2025

2

500千伏

萬(wan) 州—五馬500千伏工程

萬(wan) 州區

建設500千伏開關(guan) 站1座,新建開關(guan) 站萬(wan) 州—五馬500千伏雙回線路,途經萬(wan) 州、石柱、豐(feng) 都和涪陵,線路總長度約180公裏。

新建

2024-2025

3

重慶萬(wan) 州2站(涼風)500千伏變電站輸變電工程

甘寧鎮

新建500千伏變電站1座,配套建設500千伏線路8千米。

新建

2033-2035

4

220千伏

相思110千伏變電站升壓改造工程

高峰街道、甘寧鎮

新建220千伏變電站1座,變電容量2×240MVA;改造110千伏變電站1座,增加變電容量50MVA;配套建設110千伏廊道長度16.33千米。

新建、擴建

2024-2025

5

涼水220千伏輸變電工程

長嶺鎮

新建220千伏變電站1座,本期主變容量2×240MVA,終期主變容量4×240MVA

新建

2025-2026

6

重慶萬(wan) 州桐坪220千伏輸變電工程

甘寧鎮桐坪村

新建220千伏變電站1座,終期3×180MVA台主變,本期按2×180MVA台建設,配套建設220千伏廊道長度12.7185千米。

新建

2023-2025

7

重慶萬(wan) 州金明220千伏變電站主變擴建工程

九池街道

改擴建220千伏變電站1座,終期3×180MVA台主變,本期2×180MVA台建設。

改擴建

2024-2025

8

新田220千伏輸變電工程

新田鎮、長嶺鎮、百安壩街道

新建1220千伏新田變電站,並建設220千伏新田變電站至110千伏油沙變電站線路,同塔雙回LGJ-2×240架設,長度2×8km;新建220千伏新田變電站至110千伏立葦變電站線路,同塔雙回LGJ-2×240架設,長度2×10.78km;預留一個(ge) 間隔備用。

新建

2023-2024

9

重慶萬(wan) 州2站(涼風)50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送出工程

甘寧鎮、高峰街道

新建220千伏線路廊道長度38.3145千米。

新建

2033-2035

10

萬(wan) 州電網與(yu) 國網220千伏聯網線路工程

甘寧鎮、高峰街道

新建220千伏線路廊道長度2×12.2千米。

新建

2023-2024

11

董家變至新田變220千伏線路工程

熊家鎮、大周鎮、太龍鎮、長嶺鎮、新田鎮

新建220千伏線路廊道長度29.15千米。

新建

2025-2029

12

高梁—萬(wan) 州(國網萬(wan) 州50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輸電線路新建工程

高梁鎮、李河鎮

新建220千伏線路廊道長度2×4千米。

新建

2023-2024

13

萬(wan) 州董家—鎮泉二回線路工程

熊家鎮、小周鎮、大周鎮

新建220千伏線路廊道長度153千米(萬(wan) 州區域內(nei) 15.689千米)。

新建

2024-2030

14

高梁~新田220千伏輸電線路新建工程

新田鎮、龍都街道、高峰街道、甘寧鎮、柱山鄉(xiang) 、高梁鎮

新建高梁—相思—新田220千伏線路,同塔雙回LGJ-2×400架設,長度約2×42.38千米。

新建

2023-2024

15

重慶萬(wan) 州燃機220千伏送出工程

高峰街道、甘寧鎮、柱山鄉(xiang)

新建220千伏北線和南線線路廊道長度24.34千米。

新建

2023-2024

16

110千伏

重慶萬(wan) 州寶塔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陳家壩街道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終期350兆伏安主變,本期按231.5兆伏安建設,配套建設110千伏廊道長度8.15千米。

新建

2024-2025

17

重慶萬(wan) 州水庫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高峰街道雙場社區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終期350兆伏安主變,本期250兆伏安主變,配套建設110千伏廊道長度2×7.356千米。

新建

2029-2030

18

重慶萬(wan) 州沱口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陳家壩街道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終期231.5兆伏安主變,配套建設110千伏廊道長度2×6.486千米。

新建

2034-2035

19

重慶萬(wan) 州雙河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雙河口街道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終期250兆伏安主變,配套建設110千伏廊道長度1.929千米。

新建

2034-2035

20

重慶萬(wan) 州桐子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萬(wan) 州經開區九龍園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終期250兆伏安主變,配套建設110千伏廊道長度2×7.0925千米。

新建

2034-2035

21

重慶萬(wan) 州石堰橋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高峰街道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終期250兆伏安主變,配套建設110千伏廊道長度2×2.1995千米。

新建

2034-2035

22

重慶萬(wan) 州呤水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高峰街道呤水村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終期250兆伏安主變,配套建設110千伏廊道長度2×0.8475千米。

新建

2034-2035

23

重慶萬(wan) 州萬(wan) 全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雙河口街道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終期250兆伏安主變,配套建設110千伏廊道長度2×3.497千米。

新建

2029-2030

24

重慶萬(wan) 州密西溝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陳家壩街道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終期231.5兆伏安主變,配套建設110千伏廊道長度41.138千米。

新建

2029-2030

25

重慶萬(wan) 州玉樂(le) 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萬(wan) 州經開區高峰園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終期250兆伏安主變,配套建設110千伏廊道長度2×4.59857千米。

新建

2029-2030

26

戴家岩110千伏輸變電新建工程(變電部分)

九池街道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本期50MVA,終期2×50MVA,配套建設110千伏廊道長度0.38千米。

新建

2023-2024

27

恒合110千伏輸變電新建工程(變電部分)

恒合土家族鄉(xiang)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變電容量16MVA,配套建設110千伏廊道長度6.27千米。

新建

2024-2025

28

光明110千伏變電站新建工程

天城街道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終期容量3×50MVA,本期1×50MVA

新建

2024-2025

29

百安壩110千伏輸變電新建工程(變電部分)

五橋街道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擬建設規模2×50MVA,配套建設110千伏廊道長度0.29千米。

新建

2024-2025

30

長春110千伏輸變電新建工程

高梁鎮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擬建設規模2×50MVA,配套建設35千伏廊道長度0.62千米、110千伏廊道長度5.63千米。

新建

2024-2025

31

萬(wan) 河110千伏輸變電新建工程(變電部分)

天城街道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變電容量終期2×50MVA,本期1×50MVA

新建

2026-2030

32

駙馬110千伏輸變電工程(變電部分)

鍾鼓樓街道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變電容量終期2×50MVA,本期1×50MVA

新建

2025-2034

33

重岩110千伏變電站新建工程

甘寧鎮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變電容量終期2×50MVA,本期1×50MVA

新建

2030-2035

34

110千伏溪口變電站新建工程

溪口鄉(xiang)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變電容量終期2×50MVA,本期1×50MVA

新建

2030-2032

35

新田110千伏楊柳嘴開關(guan) 站新建工程

新田鎮

新建110千伏開關(guan) 站1座,110千伏間隔8個(ge) ,配套建設110千伏廊道長度1.12千米。

新建

2024-2025

36

重慶萬(wan) 州新田光伏項目110千伏送出工程

新田鎮

新建110千伏廊道長度8.45千米。

新建

2023-2025

建成

37

重慶萬(wan) 州鹿鳴埡風電場110千伏送出工程

恒合土家族鄉(xiang) 、長灘鎮、長嶺鎮

新建110千伏廊道長度46千米。

新建

2024-2025

38

重慶萬(wan) 州李家坪風電場110千伏送出工程

新田鎮、走馬鎮、溪口鄉(xiang)

新建110千伏廊道長度21千米。

新建

2024-2025

39

重慶萬(wan) 州220千伏桐坪站110千伏送出工程

甘寧鎮桐坪村

新建110千伏廊道長度6.705千米。

新建

2029-2030

40

重慶萬(wan) 州220千伏金明站110千伏送出工程

九池街道

新建110千伏廊道長度18.12千米。

新建

2029-2030

41

重慶萬(wan) 州220千伏高峰站至三正牽110千伏線路改接至分水站線路工程

分水鎮

新建110千伏廊道長度19.6375千米。

新建

2029-2030

42

萬(wan) 州鹿鳴埡風電110千伏送出工程

恒合土家族鄉(xiang) 、龍駒鎮、長灘鎮、茨竹鄉(xiang) 、長嶺鎮、新田鎮

新建110千伏廊道長度35.54千米。

新建

2023-2024

43

110千伏三正輸變電增容改造工程

高梁鎮、李河鎮、分水鎮

新增110千伏主變1台,更換老化設備設施,新建110千伏廊道長度12.02千米。

改擴建

2023-2024

44

110千伏立葦輸變電增容改造工程

長嶺鎮

新增40MVA主變1台及配套設施,新建10千伏廊道長度4.59千米。

改擴建

2024-2025

45

龍駒變至恒合變110千伏線路工程

龍駒鎮、恒合土家族鄉(xiang)

新建110千伏廊道長度16.12千米。

新建

2025-2032

46

新田-海螺水泥110千伏線路新建工程

新田鎮、溪口鄉(xiang)

新建110千伏廊道長度2×11.98千米。

新建

2024-2025

47

新田-西南水泥110千伏線路新建工程

新田鎮、溪口鄉(xiang)

新建110千伏廊道長度11.98千米。

新建

2024-2025

48

110千伏熊家輸變電增容改造工程

熊家鎮

新增主變1台,新建110千伏廊道長度3.48千米。

新建

2023-2024

49

雙河-油沙110千伏線路新建工程

新田鎮、茨竹鄉(xiang) 、走馬鎮

新建110千伏廊道長度10.88千米。

新建

2024-2025

50

龍駒變—趕場電廠110千伏線路新建工程

龍駒鎮

新建110千伏廊道長度7.38千米。

新建

2025-2030

51

相思—龍古變電站110千伏二回線路新建工程

高峰街道、甘寧鎮、響水鎮、龍沙鎮

新建110千伏廊道長度18.59千米。

新建

2025-2030

52

申明變至映水變110千伏線路工程

沙河街道、周家壩街道

增容原35千伏申映線為(wei) 110千伏線路,長度3.59千米。

改擴建

2030-2033

53

新田—五科線110千伏線路新建工程

新田鎮、百安壩街道

新建110千伏廊道長度4.37千米。

新建

202-2028

54

35千伏

龍泉35千伏輸變電改造工程(變電部分)

燕山鄉(xiang)

異地選址重建龍泉變電站,改建35千伏線路1.56千米。

新建

2023-2024

55

大埡口35千伏輸變電新建工程(變電部分)

天城街道

新建35千伏變電站1座,變電容量終期2台,本期主變壓器1台,配套建設35千伏廊道長度6.64千米。

新建

2023-2025

56

重慶萬(wan) 州黃柏35千伏輸變電工程

黃柏鄉(xiang)

新建35千伏變電站1座,本期按16.3兆伏安建設,配套建設35千伏廊道長度9.1千米。

新建

2025-2030

57

熊家—長坪35千伏線路新建工程

熊家鎮、天城街道

新建35千伏廊道長度9.41千米。

新建

2022-2023

58

龍古—瀼渡35千伏線路新建工程

龍沙鎮、瀼渡鎮

新建35千伏廊道長度8.19千米。

新建

2023-2025

59

龍駒—白土35千伏II回線路新建工程

龍駒鎮、白土鎮

新建35千伏廊道長度17.56千米。

新建

2023-2024

60

龍駒—羅田35千伏II回線路新建工程

龍駒鎮、羅田鎮

新建35千伏廊道長度13.74千米。

新建

2024-2025

61

中低壓配電網絡項目

農(nong) 村中低壓配電網絡規劃項目

萬(wan) 州區

配變1059台,變電容量190MVA10千伏線路1326公裏;低壓線路78公裏;戶表36.6萬(wan) 隻。

改擴建

2021-2025

62

城區中低壓配電網絡規劃項目

萬(wan) 州區

配變771台,變電容量435MVA10千伏電纜線路65.2公裏,架空線路109.3公裏,柱上開關(guan) 36台,電纜分支箱101台;戶表19.93萬(wan) 隻。

改擴建

2021-2025

二、電源項目

63

燃煤發電

國能萬(wan) 州電廠二期擴建工程

新田鎮

建設2×100萬(wan) 千瓦超超臨(lin) 界燃煤發電機組及配套碼頭和50萬(wan) 噸級儲(chu) 煤場

擴建

2023-2026

64

三峽水利供區燃煤發電項目

長嶺鎮

結合三峽水利供區內(nei) 用電、用熱需求,規劃建設燃煤發電廠或園區熱電聯產(chan) 項目。

新建

2024-2026

65

熱電聯產(chan)

九龍園熱電聯產(chan) 項目

龍都街道

建設16.8萬(wan) 千瓦熱電聯產(chan) 機組

新建

2021-2025

66

長嶺園熱電聯產(chan) 項目

長嶺鎮

規劃建設2×50萬(wan) 千瓦熱電聯產(chan) 機組

新建

2025-2035

67

天然氣發電

萬(wan) 州燃氣發電項目

高峰街道相思村

建設1台套9F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裝機規模490MW,同步配套建設煙氣脫硝裝置等設施。

新建

2024-2025

68

風電

萬(wan) 州鹿鳴埡風電場

恒合土家族鄉(xiang) 玉都村

建設19台單機容量0.5萬(wan) 千瓦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9.5萬(wan) 千瓦,同步配套建設10%,時長1h儲(chu) 能。

新建

2023-2024

69

萬(wan) 州李家坪風電項目

燕山鄉(xiang) 東(dong) 峽村、泉水村,新鄉(xiang) 鎮龍泉村

裝機60MW,新建風電機組12台和110千伏升壓站一座,配套完成設備采購與(yu) 安裝,道路與(yu) 水環保等工程。

新建

2023-2024

70

蒲葉林風電場三期

普子鄉(xiang) 七曜村

建設裝機25WM的風電場項目。

擴建

2024-2026

71

水電

大灘口二期

走馬鎮涼風村

設計裝機容量為(wei) 2×8兆瓦。

改擴建

2023

72

保安電站

百安壩街道

設計裝機容量為(wei) 3.6兆瓦。

新建

2021-2025

73

羅田抽水蓄能電站項目

羅田鎮楓香村

初擬裝機規模1500MW,裝有4375MW的水泵水輪電動發電機組。

新建

2024-2030

74

光伏發電

武陵光伏發電項目

武陵鎮

在武陵鎮建設光伏電站,項目裝機2.4萬(wan) 千瓦,計劃總投資0.7億(yi) 。

新建

2023-2024

75

魚背山水風光多能互補實驗基地項目

走馬鎮

項目位於(yu) 魚背山電廠,利用水庫壩麵、泄洪水壩,附近閑置地塊,建設光伏發電裝機容量5.9MW、風力發電裝機容量0.5MW,計劃總投資4000萬(wan) 元,建成後年均上網電量508萬(wan) 千瓦時,為(wei) 三峽水利萬(wan) 州電網水風光多能互補提供小容量驗證依據。

新建

2024-2026

76

生物質能

垃圾焚燒發電二期

新田鎮

垃圾焚燒發電二期設計處理規模為(wei) 400/天,裝機容量為(wei) 1萬(wan) 千瓦。

新建

2026-2028

77

儲(chu) 能

電網側(ce) 儲(chu) 能電站

萬(wan) 州區

結合電網調峰調頻需求,爭(zheng) 取社會(hui) 業(ye) 主投資建設電網側(ce) 儲(chu) 能電站,初步計劃規模10萬(wan) 千瓦/20萬(wan) 千瓦時。

新建

2024-2025

78

用戶側(ce) 儲(chu) 能電站

萬(wan) 州區

結合企業(ye) 用電需求,鼓勵企業(ye) 自建或通過綜合能源服務等方式建設企業(ye) 儲(chu) 能電站。

新建

2024-2025

三、天然氣

79

儲(chu) 配站

五橋保安儲(chu) 配站

百安壩街道保安村

設計供氣能力100萬(wan) 方/天,儲(chu) 氣能力32萬(wan) 方。

新建

2023-2025

80

陳家壩儲(chu) 配站

陳家壩街道密溪溝片區

設計供氣能力30萬(wan) 方/天。

新建

2023-2025

81

枇杷坪儲(chu) 配站

鍾鼓樓街道

設計供氣能力30萬(wan) 方/天。

新建

2025-2030

82

新田園配氣站

萬(wan) 州經開區新田園

設計供氣規模按10萬(wan) 方/天、8000/小時。

新建

2023-2025

83

九龍儲(chu) 配站

萬(wan) 州經開區九龍園

設計壓力1.6MPa,設計規模480×104Nm3/d,建設2000m3儲(chu) 罐4座。

新建

2023-2025

84

董家配氣站

熊家鎮

設計壓力2.5MPa,設計規模20×104Nm3/d

新建

2023-2025

85

萬(wan) 博橇裝站

萬(wan) 州經開區九龍園

設計壓力1.6MPa,設計規模90×104Nm3/d

新建

2023-2025

86

天然氣開采

采氣場及淨化廠

分水鎮、熊家鎮等

實施老氣田補充產(chan) 能、新建采氣場及淨化廠,爭(zheng) 取采氣總量達到10億(yi) 方/年。

新建

2023-2025

87

管道

五橋保安儲(chu) 配站配套管線工程

萬(wan) 州區

新建1DN200高壓燃氣進站管道、1DN300的次高壓燃氣進站管道、1DN400的中壓燃氣出站管道,進站配套管線約3.2公裏,出站配套管線約4公裏。

新建

2024-2025

88

新田園配氣站配套管線工程

萬(wan) 州區

新建管徑DN150的進、出站管線各一條,進站管線約1.7公裏,出站管線約1.0公裏。

新建

2024-2025

89

第二過江管線

萬(wan) 州區

在五橋保安儲(chu) 配站與(yu) 桐元儲(chu) 配站之間建設第二過江管線(兩(liang) 條),規格為(wei) DN300設計壓力4.0Mpa、長3公裏,DN500設計壓力6.3Mpa、長3公裏。

新建

2024-2025

90

高壓外環線

萬(wan) 州區

高壓外環線統一采用DN300的管徑,4.0MPa的設計壓力,全長約87公裏,現狀15公裏,新建72公裏。

新建

2024-2025

91

川氣東(dong) 送王場分輸站至五橋儲(chu) 配站輸氣管線

萬(wan) 州區

新建輸氣管道管徑DN450,設計輸氣壓力4.0MPa,長約65km,輸氣能力100萬(wan) 方/天。

改建

2024-2025

92

梁平至萬(wan) 州天然氣長輸管道

萬(wan) 州區

規劃建設梁平至萬(wan) 州第二天然氣管道。

新建

2025-2026

93

桐元儲(chu) 配站至萬(wan) 州配氣站聯絡管道工程

萬(wan) 州經開區九龍園

高壓管道,設計壓力4.0MPaD168×6.3 L245N-2.22km

新建

2024-2025

94

雙河口至高峰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程

萬(wan) 州區

建設一條中壓管道經經開大道並穿越靈鳳山至經開區高峰園,替換雙河口至高峰老舊管道:D377×8 20#無縫鋼管-3.72kmD325×8 20#無縫鋼管-1.29kmD325×10 20#無縫鋼管-1.86kmDe315 PE100 SDR11燃氣聚乙烯管-1.0km。全長7.87公裏。

新建

2024-2025

四、成品油

95

油庫

小周危化作業(ye) 區

小周鎮

新建油庫及配套危化碼頭,新增儲(chu) 油能力7萬(wan) 噸。

新建

2023-2030

96

九龍油庫改建項目

龍都街道

對原有九龍油庫升級改造,改造後儲(chu) 油能力3萬(wan) 噸。

改建

2023-2025

五、煤炭

97

煤炭

萬(wan) 州新田儲(chu) 煤基地

新田鎮

建設儲(chu) 煤基地,靜態儲(chu) 煤能力100萬(wan) 噸。

新建

2024-2030

六、綜合能源站

98

基礎設施

綜合能源站

萬(wan) 州區

建設綜合能源站95座,其中中心城區48座、鄉(xiang) 鎮47座。

新建及改建

2023-2035

99

充電基礎設施

萬(wan) 州區

建設公共充電樁1.63萬(wan) 個(ge) 。

新建

2023-2035

100

萬(wan) 州LNG加注碼頭

萬(wan) 州區

設計壓力1.6MPaLNG船舶加氣能力為(wei) 20×104Nm3/dLNG汽車加氣能力為(wei) 4×104Nm3/d

新建

2023-2025

101

氫能產(chan) 業(ye) 基地

萬(wan) 州區

探索打造氫能產(chan) 業(ye) 基地,建設製氫、儲(chu) 氫、用氫等氫能產(chan) 業(ye) 鏈條,打造綠色氫能生產(chan) 基地項目。

新建

2030-2035

1


1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