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ye) 幫扶“小車間”助力增收“大作為(wei) ”

村民在采摘羊肚菌。
本報訊 (記者 夏榮偉(wei) 文/圖)
在龍駒鎮燈台村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門口,新掛的一塊“萬(wan) 州區就業(ye) 幫扶車間”牌子格外醒目,這是燈台村發展產(chan) 業(ye) 帶動村民就業(ye) 取得的成果。就業(ye) 幫扶車間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務工增收,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近年來,燈台村把產(chan) 業(ye) 發展作為(wei) 幫助村集體(ti) 和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成立萬(wan) 州區智富森華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建立利益聯結機製,以“冬菇夏瓜”為(wei) 主導產(chan) 業(ye) ,通過大棚輪作,在不同季節種植不同的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chan) 量。 目前,合作社種植有50畝(mu) 羊肚菌,前不久開始上市銷售。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員和村民們(men) 每天忙著采摘、運輸、儲(chu) 藏、銷售羊肚菌,大家分工協作,現場一派忙碌的景象。 除了鮮銷羊肚菌,合作社還購置了烤箱,進行羊肚菌烘幹加工,製作成包裝禮盒,延長銷售期。打開烤箱,隻見層層疊疊的烤網上鋪著一個(ge) 個(ge) 羊肚菌,一股清香味立即傳(chuan) 來。 村民張維英表示,前些年村裏發展產(chan) 業(ye) 以來,她一直在產(chan) 業(ye) 基地務工,不僅(jin) 能照顧家裏,還能掙錢補貼家用,日子越來越幸福。 合作社的產(chan) 業(ye) 大棚內(nei) ,還有出菇期較長的平菇,共有10餘(yu) 萬(wan) 袋,目前也在銷售。寬大的菇棚裏,一排排菌袋擺放整齊,朵朵如雲(yun) 的蘑菇從(cong) 袋中“鑽”出,層層疊疊、鮮嫩飽滿、長勢喜人,一股清新的菌香撲鼻而來。村民們(men) 忙著采摘平菇,每天能采摘1500公斤左右,發往城區的超市,或者通過網絡銷往四麵八方。 村民杜興(xing) 英長期在合作社務工,她嫻熟地用手掐住菇根,輕輕一扭,整朵平菇輕鬆摘下,不一會(hui) 兒(er) 就是滿滿一箱。“我們(men) 在這裏務工,每天有80元工資,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很滿意。”杜興(xing) 英說。 就近務工的村民還有許多,去年12月,萬(wan) 州區智富森華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被認定為(wei) 就業(ye) 幫扶車間。就業(ye) 幫扶車間的建立,不僅(jin) 很好地解決(jue) 了村民就業(ye) 問題,還為(wei) 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我們(men) 希望通過就業(ye) 幫扶車間,讓村民掌握一技之長,提升他們(men) 的就業(ye) 能力。同時,我們(men) 也希望通過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燈台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林森表示,村裏有就業(ye) 意願的脫貧戶都在就業(ye) 幫扶車間得到了就業(ye) 安置。 除了萬(wan) 州區智富森華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去年龍駒鎮還有位於(yu) 民義(yi) 村的重慶新恒金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位於(yu) 茶園村的重慶市豐(feng) 禾山泉水有限責任公司獲得就業(ye) 幫扶車間認定,吸納了一大批勞動力就近務工。接下來,龍駒鎮將繼續加大產(chan) 業(ye) 發展力度,推動就業(ye) 幫扶車間做大做強,讓更多村民受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