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網 | | |
區級部門
區級部門
|
鄉鎮街道
鄉鎮街道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开云体育下载平台 > 政策文件 > 其他公文
[ 索引號 ] 11500101008630031F/2024-00085
[ 發文字號 ] 萬州府辦發〔2024〕43號
[ 主題分類 ] 其他
[ 體裁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萬州區政府辦公室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4-08-21
[ 發布日期 ] 2024-09-05

开云体育下载链接安装辦公室 關(guan) 於(yu) 印發《萬(wan) 州區推進生產(chan) 、供銷、信用 “三位一體(ti) ”改革構建新型為(wei) 農(nong) 服務體(ti) 係 工作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4-09-05 來源:萬州區政府辦公室
語音播報

开云体育下载链接安装辦公室

關(guan) 於(yu) 印發《萬(wan) 州區推進生產(chan) 、供銷、信用

“三位一體(ti) ”改革構建新型為(wei) 農(nong) 服務體(ti) 係

工作方案》的通知

萬(wan) 州府辦發〔202443

各鎮鄉(xiang) (民族鄉(xiang) )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區政府有關(guan) 部門,有關(guan) 單位:

《萬(wan) 州區推進生產(chan) 、供銷、信用“三位一體(ti) ”改革構建新型為(wei) 農(nong) 服務體(ti) 係工作方案》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men) ,請認真貫徹執行。

开云体育下载链接安装辦公室

2024821

(此件公開發布)

萬(wan) 州區推進生產(chan) 、供銷、信用“三位一體(ti) ”改革

構建新型為(wei) 農(nong) 服務體(ti) 係工作方案

為(wei) 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三農(nong) ”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市政府辦公廳《關(guan) 於(yu) 推進生產(chan) 、供銷、信用“三位一體(ti) ”改革構建新型為(wei) 農(nong) 服務體(ti) 係的實施方案》(渝府辦發﹝202438號)精神,持續鞏固和完善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現就全區推進生產(chan) 、供銷、信用“三位一體(ti) ”改革(以下簡稱“三位一體(ti) ”改革),構建新型為(wei) 農(nong) 服務體(ti) 係,製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2024年,新型為(wei) 農(nong) 服務體(ti) 係基本形成、為(wei) 農(nong) 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組建區農(nong) 合聯1個(ge) 、鄉(xiang) 鎮(涉農(nong) 街道)農(nong) 合聯8個(ge) 。建成區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1個(ge) 、鄉(xiang) 鎮(涉農(nong) 街道)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8個(ge)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社會(hui) 化服務規模達到49萬(wan) 畝(mu) 次,撬動金融機構投入“三農(nong) ”信貸資金達1億(yi) 元以上。

2027年,全區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服務高質高效、農(nong) 村流通服務全麵覆蓋、農(nong) 村金融服務方便快捷、農(nong) 民群眾(zhong) 可感可及的新型為(wei) 農(nong) 服務體(ti) 係全麵建成。實現鄉(xiang) 鎮(涉農(nong) 街道)農(nong) 合聯全覆蓋,圍繞全區重點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成立產(chan) 業(ye) 農(nong) 合聯3個(ge) 以上。建成區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1個(ge) 、鄉(xiang) 鎮(街道)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15個(ge)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社會(hui) 化服務規模達到100萬(wan) 畝(mu) 次,撬動金融機構投入“三農(nong) ”信貸資金達5億(yi) 元以上。

二、工作舉(ju) 措

(一)加快組建農(nong) 合聯,全麵構建新型為(wei) 農(nong) 服務平台

1.規範組建農(nong) 合聯。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組建兼具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的區域農(nong) 合聯和產(chan) 業(ye) 農(nong) 合聯。區域農(nong) 合聯按照區、鄉(xiang) 鎮(街道)分級組建,依法在區民政局注冊(ce) 登記。區農(nong) 合聯由區供銷合作社牽頭組建,會(hui) 員包括區內(nei) 農(nong) 村合作經濟組織、科研院所、金融機構、擔保機構、涉農(nong) 企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等。鄉(xiang) 鎮(街道)農(nong) 合聯由區供銷合作社統籌組建,會(hui) 員包括區供銷合作社基層組織、村集體(ti) 經濟組織、農(nong) 民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涉農(nong) 企業(ye) 等。產(chan) 業(ye) 農(nong) 合聯由區供銷合作社牽頭組建,圍繞全區重點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組建,會(hui) 員包括同類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上的經營主體(ti) 和服務主體(ti) 。區農(nong) 合聯會(hui) 長由區供銷合作社主要負責人兼任,鄉(xiang) 鎮(街道)農(nong) 合聯會(hui) 長由鄉(xiang) 鎮(街道)分管負責人兼任,按幹部管理權限審批,並經法定程序選舉(ju) 產(chan) 生。到2027年,區農(nong) 合聯發展會(hui) 員單位100家以上,有意願的農(nong) 村常住農(nong) 戶100%加入農(nong) 村合作經濟組織,有意願的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100%加入農(nong) 合聯。

2.建好建強服務載體(ti) 。建設區、鄉(xiang) 鎮(街道)兩(liang) 級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區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以區供銷合作社直屬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打造上下貫通、功能完備、服務高效,產(chan) 供銷一體(ti) 化的線上線下綜合服務平台,協調調度全區農(nong) 資、農(nong) 機、農(nong) 技、農(nong) 事等服務資源,開展需求調查、供給調劑、農(nong) 技培訓、產(chan) 銷對接、財務代賬、產(chan) 權交易等綜合服務。鄉(xiang) 鎮(街道)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以基層供銷合作社示範社為(wei) 主體(ti) 建設,組織農(nong) 合聯會(hui) 員實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資料供應、農(nong) 機作業(ye) 、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和初加工、農(nong) 村金融、政策宣傳(chuan) 等服務事項。

3.建立健全運行機製。依法依規製定農(nong) 合聯章程,落實會(hui) 員(代表)大會(hui) 、理事會(hui) 、監事會(hui) 製度,建立健全黨(dang) 的組織。區農(nong) 合聯主要承擔發展規劃、組織建設、製度建設和運行管理等職能,協調區級相關(guan) 部門,爭(zheng) 取政策支持;承擔區政府及區級相關(guan) 部門委托的公共服務、政策執行、農(nong) 情調查等工作。鄉(xiang) 鎮(街道)農(nong) 合聯主要承擔具體(ti) 服務事項的組織實施。產(chan) 業(ye) 農(nong) 合聯主要推動產(chan) 業(ye) 鏈上各類主體(ti) 縱向聯合,開展農(nong) 資專(zhuan) 供、技術指導、產(chan) 品加工、市場營銷、品牌運營等專(zhuan) 業(ye) 性服務。區域農(nong) 合聯負責組織協調、服務和監督等日常工作,指導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運行。涉農(nong) 部門、金融機構和擔保機構入駐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建立常態化服務工作機製,為(wei) 農(nong) 合聯會(hui) 員提供政策谘詢、項目申報、金融代辦等服務。

(二)推進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聯合合作,切實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服務方式

4.推動農(nong) 村市場主體(ti) 聯合發展。引進培育一批新農(nong) 人,領辦一批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合作社、農(nong) 業(ye) 企業(ye) 等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推廣“公司+農(nong) 民合作社+農(nong) 戶”等產(chan) 業(ye) 化經營模式,幫助農(nong) 民融入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采取“基層供銷社+村集體(ti) 經濟組織+農(nong) 戶”的“村社共建”方式發展農(nong) 村綜合服務社331家,逐步將具備條件的農(nong) 村綜合服務社培育成“強村公司”。創建農(nong) 民合作社示範社15家,支持區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為(wei) 農(nong) 民合作社提供統一財務代賬服務,規範財務製度,完善利益分配機製,建立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財務規範工作機製。支持農(nong) 戶、村集體(ti) 經濟組織通過農(nong) 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nong) 民住房財產(chan) 權和村集體(ti) 資產(chan) 等農(nong) 村要素資源評估作價(jia) ,與(yu) 農(nong) 合聯會(hui) 員、基層供銷社交叉入股、合股聯營,形成利益共同體(ti) 。

5.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推動區和鄉(xiang) 鎮(街道)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上下貫通,並與(yu) 農(nong) 村綜合服務社連接,形成“兩(liang) 級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農(nong) 村綜合服務社”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社會(hui) 化服務網絡,實現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服務進村入戶。區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統籌調度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社會(hui) 化服務資源,打造農(nong) 業(ye) 標準化生產(chan) 示範基地3個(ge) ,培育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社會(hui) 化服務龍頭企業(ye) 5家。鄉(xiang) 鎮(街道)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組織農(nong) 村綜合服務社為(wei) 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合作社、農(nong) 戶等提供農(nong) 資配送、農(nong) 機作業(ye) 、農(nong) 技推廣等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服務。

6.創新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服務方式和手段。圍繞破解“誰來種地”“地怎麽(me) 種”等問題,因地製宜發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服務,為(wei) 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和農(nong) 戶提供產(chan) 前、產(chan) 中、產(chan) 後全過程服務。加大對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的財政資金支持,購置農(nong) 業(ye) 機械設備、整合農(nong) 機資源。支持鄉(xiang) 鎮(街道)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與(yu) 村集體(ti) 共建農(nong) 資、農(nong) 機、農(nong) 事、農(nong) 技、農(nong) 藝等專(zhuan) 業(ye) 化服務隊,參與(yu) “四千行動”,承接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運營,整村連片推動農(nong) 業(ye) 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支持農(nong) 合聯參與(yu) 研發和推廣適宜丘陵山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農(nong) 機裝備,組織產(chan) 業(ye) 農(nong) 合聯參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三品一標”提升行動,積極培育“種得樂(le) ”等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品牌。

(三)統籌流通渠道建設,加快推動供銷服務深度融合

7.推動流通設施共建。深入開展縣域商業(ye) 建設行動,加快建立完善以城區為(wei) 中心、鄉(xiang) 鎮為(wei) 重點、村為(wei) 基礎的農(nong) 村商業(ye) 體(ti) 係。加強區、鄉(xiang) 鎮、村三級物流節點建設,分層分類補齊物流設施短板。支持農(nong) 合聯會(hui) 員承建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集散地、銷地批發市場和農(nong) 貿市場、冷鏈倉(cang) 儲(chu) 、集采集配中心。支持區供銷合作社承擔公益性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建設,國有控股的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農(nong) 貿市場可交由供銷合作社建設、運營和管護。實施供銷合作社縣域流通網絡提升行動,積極支持區供銷合作社培育一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企業(ye) 、經營一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建設一個(ge) 縣域集采集配中心。

8.推動流通渠道共用。推動農(nong) 村流通服務主體(ti) 聯合合作,整合農(nong) 村流通服務資源,構建“一點多能、一網多用”的雙向流通網絡,促進工業(ye) 品下鄉(xiang) 、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支持供銷、郵政、快遞、交通以及大型物流企業(ye) 等共同拓展萬(wan) 州城區汽車客運站客貨郵功能,推進統一倉(cang) 儲(chu) 、統一分揀、統一配送,提升分揀、運輸、投遞、派送等各環節服務效率。拓展鄉(xiang) 鎮站點綜合服務功能,增強上接區、下聯村的集散中轉服務能力。支持農(nong) 村綜合服務社拓展生產(chan) 生活服務功能,打造“一站式”村級流通服務站點200個(ge) 。

9.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共育。引導農(nong) 合聯會(hui) 員參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公用品牌建設,共同培育“萬(wan) 州烤魚”“三峽天叢(cong) ”等區域公共品牌。配合市供銷合作社依法依規開展具有“重慶農(nong) 合聯”標識的線上線下農(nong) 產(chan) 品展示展銷活動和社會(hui) 性農(nong) 業(ye) 節慶活動。大力發展“三峽供銷商城”等本地農(nong) 村電商品牌,打造直播電商基地,培育農(nong) 村數字消費場景,集聚一批農(nong) 產(chan) 品直播帶貨“網紅”主播。

10.強化重要物資保供。提高農(nong) 合聯服務糧食生產(chan) 安全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應急保供能力,支持農(nong) 合聯會(hui) 員參與(yu) 種子、化肥、農(nong) 藥、農(nong) 膜等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物資和米、麵、糧、油、肉等生活必需品保供,建立與(yu) 區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的聯動機製。延續化肥等重要生產(chan) 生活物資儲(chu) 備貼息政策。支持區供銷合作社農(nong) 資經營網絡建設,完善農(nong) 資倉(cang) 儲(chu) 設施,開展農(nong) 資供應監測,穩定市場價(jia) 格。

(四)強化信用服務協作聯動,建立農(nong) 村普惠金融服務體(ti) 係

11.創新農(nong) 村信用評價(jia) 服務。推動農(nong) 合聯與(yu) 金融機構、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加強信息和數據互聯互通,為(wei) 農(nong) 合聯會(hui) 員精準畫像、信用評級、匹配產(chan) 品。支持農(nong) 合聯與(yu) 市級征信平台、合法征信機構合作,依法依規為(wei) 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合作社等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和農(nong) 戶提供信用評價(jia) 服務。探索建立農(nong) 合聯會(hui) 員互評機製,逐步實現會(hui) 員信用建檔評級全覆蓋,提升授信、用信比例。推進“整村授信”,提高“三位一體(ti) ”改革涉農(nong) 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便捷性。

12.創新涉農(nong) 信貸產(chan) 品。鼓勵金融機構豐(feng) 富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貸款產(chan) 品,依托農(nong) 合聯加大信用貸款、隨借隨還貸款和線上信貸產(chan) 品投放。聚焦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按照“一業(ye) 一貸”模式,創設特色信貸產(chan) 品,探索畜禽活體(ti) 、養(yang) 殖圈舍抵押貸款,開展農(nong) 戶小額信用貸款、保單質押貸款。創新發展農(nong) 業(ye) 供應鏈金融,探索農(nong) 合聯會(hui) 員為(wei) 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主體(ti) 提供增信支持,開展訂單、應收賬款等質押貸款業(ye) 務。支持保險機構和農(nong) 合聯合作,推廣糧食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托管綜合金融保險服務模式,豐(feng) 富農(nong) 戶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收入保險、區域產(chan) 量保險、農(nong) 機具綜合保險等特色農(nong) 業(ye) 保險品類。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銀行機構服務協同,豐(feng) 富“銀行+擔保”“銀行+保險”“弱擔保”等信貸品類。

13.擴大農(nong) 村普惠金融覆蓋麵。鼓勵金融機構基層營業(ye) 網點加入各級農(nong) 合聯,工作人員通過交叉任職或兼職等方式,與(yu) 農(nong) 合聯會(hui) 員單位人員融合、機構融合、業(ye) 務融合,建立利益聯結機製。穩妥推廣農(nong) 村承包土地經營權、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和林權,農(nong) 機具、大棚設施等涉農(nong) 資產(chan) 抵押貸款。鼓勵金融機構依托農(nong) 合聯會(hui) 員經營服務網點設置信息化金融機具,為(wei) 農(nong) 戶提供金融服務,推廣鄉(xiang) 村振興(xing) 特色金融產(chan) 品,緩解小農(nong) 戶生產(chan) 資金需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區委農(nong) 村工作暨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領導小組負責推動三位一體(ti) 改革,建立聯席協商會(hui) 議機製,加強工作調度區供銷合作社牽頭推進“三位一體(ti) ”改革,協調落實改革具體(ti) 工作。各鄉(xiang) 鎮(街道)要認真履行“三位一體(ti) ”改革的主體(ti) 責任,精心組織、抓好落實。

(二)加強改革協同。各鄉(xiang) 鎮(街道)要將“三位一體(ti) ”改革作為(wei) 深化農(nong) 村改革的重要抓手,切實抓好“三位一體(ti) ”改革方案各項措施落實落地,確保改革有序推進、取得實效。強化數字化改革賦能,推進數字技術在生產(chan) 、供銷、信用等服務領域的應用,提升農(nong) 合聯數字化服務能力,探索破解農(nong) 業(ye) 經營服務供需信息不對稱問題;提升農(nong) 合聯數字化建設和應用水平,對會(hui) 員基礎信息、生產(chan) 經營、固定資產(chan) 等進行全程數字化“建檔畫像”。新聞媒體(ti) 要強化輿論引導,營造良好氛圍。

(三)加強政策支持。各鄉(xiang) 鎮(街道)要統籌用好涉農(nong) 政策,為(wei) 新型為(wei) 農(nong) 服務組織發展提供保障。區財政局要加大財政保障力度,加大“三位一體(ti) ”改革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要支持農(nong) 合聯承接符合政策的政府購買(mai) 服務事項,支持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和農(nong) 村綜合服務社建設,實施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促進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將供銷係統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人才培訓納入高素質農(nong) 民培訓計劃,將農(nong) 村產(chan) 權交易服務等政府公益性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服務事項委托農(nong) 合聯線上辦理。區商務委要支持區供銷合作社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指導農(nong) 合聯開展各類產(chan) 銷對接活動。萬(wan) 州區稅務局要對農(nong) 合聯成員開展的農(nong) 產(chan) 品購銷、加工、貯運以及農(nong) 資購銷、商品流通等生產(chan) 經營活動,按規定減免相關(guan) 稅收。區人力社保局要支持農(nong) 合聯人才隊伍建設,將政府購買(mai) 培訓服務交給農(nong) 合聯承接。萬(wan) 州金融監管分局要加強金融政策創新和風險管控。區發展改革委、區科技局、區民政局、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依據職能,對農(nong) 合聯開展的為(wei) 農(nong) 服務工作在用地、登記注冊(ce) 、科技服務、信息等方麵給予支持。

附件1:生產(chan) 、供銷、信用“三位一體(ti) ”改革主要指標

附件2:生產(chan) 、供銷、信用“三位一體(ti) ”改革“四重”清單

附件3:生產(chan) 、供銷、信用“三位一體(ti) ”改革重點任務

附件1

生產(chan) 、供銷、信用“三位一體(ti) ”改革主要指標

序號

指標名稱

2024年目標

2027年目標

1

組建農(nong) 合聯(產(chan) 業(ye) 農(nong) 合聯)

組建區域農(nong) 合聯9個(ge) 及以上

組建區域農(nong) 合聯49個(ge) 及以上、產(chan) 業(ye) 農(nong) 合聯3個(ge) 及以上

2

建設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

9個(ge)

16個(ge)

3

發展農(nong) 村綜合服務社

66

331

4

農(nong) 合聯發展會(hui) 員單位

50個(ge)

100個(ge)

5

開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社會(hui) 化服務規模

49萬(wan) 畝(mu) 次

100萬(wan) 畝(mu) 次

6

撬動金融機構投入“三位一體(ti) ”改革信貸資金規模

1億(yi) 元以上

5億(yi) 元以上

附件2

生產(chan) 、供銷、信用三位一體(ti) ”改革“四重”清單

序號

責任單位

重大改革

1

組建兩(liang) 級農(nong) 合聯,打造兩(liang) 級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構建新型為(wei) 農(nong) 服務體(ti) 係

供銷合作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

重大政策

2

建立涉農(nong) 部門、金融機構和擔保機構入駐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常態化服務工作機製

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區供銷合作社、萬(wan) 州金融監管分局,各鄉(xiang) 鎮(街道

3

建立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財務規範工作機製

供銷合作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

重大平台

4

大力推廣使用經濟·村村旺農(nong) 服通數字化應用平台

區供銷合作社、區大數據發展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

重大項目

5

建設區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1個(ge) 、鄉(xiang) 鎮(街道)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15個(ge)

供銷合作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

6

建設農(nong) 村綜合服務社331

供銷合作社

7

建成農(nong) 村流通網點200個(ge)

商務委、供銷合作社

附件3

生產(chan) 、供銷、信用三位一體(ti) 改革重點任務

序號

名稱

事項

責任單位

配合單位

1

加快組建農(nong) 合聯,全麵構建新型為(wei) 農(nong) 服務平台

規範組建農(nong) 合聯

組建農(nong) 合聯1個(ge) ,實現鄉(xiang) 鎮(涉農(nong) 街道)農(nong) 合聯全覆蓋。區農(nong) 合聯發展會(hui) 員單位100個(ge) 。有意願的農(nong) 村常住農(nong) 戶100%加入農(nong) 村合作經濟組織,有意願的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100%加入農(nong) 合聯。農(nong) 合聯會(hui) 長按幹部管理權限審批,經法定程序選舉(ju) 產(chan) 生。

供銷合作社

委組織部、民政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各鄉(xiang) 鎮(街道)

2

建好建強服務載體(ti)

建設區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1個(ge) 、鄉(xiang) 鎮(街道)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15個(ge) 。

供銷合作社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各鄉(xiang) 鎮(街道)

3


推動農(nong) 村市場主體(ti) 聯合發展

發展農(nong) 村綜合服務社331家。

供銷合作社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各鄉(xiang) 鎮(街道)

4

支持區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為(wei) 農(nong) 民合作社提供統一財務代賬服務。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

供銷合作社,各鄉(xiang) 鎮(街道)

5

推進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聯合合作,切實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服務方式

優(you) 化生產(chan) 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

推動形成兩(liang) 級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農(nong) 村綜合服務社的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網絡。

供銷合作社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各鄉(xiang) 鎮(街道)

6

統籌調度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社會(hui) 化服務資源,打造農(nong) 業(ye) 標準化生產(chan) 示範基地3個(ge) ,培育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龍頭企業(ye) 5

供銷合作社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各鄉(xiang) 鎮(街道)

7

創新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服務方式和手段

因地製宜發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服務,為(wei) 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和農(nong) 戶提供產(chan) 前、產(chan) 中、產(chan) 後全過程服務。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社會(hui) 化服務規模達到100萬(wan) 畝(mu) 次。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

供銷合作社,各鄉(xiang) 鎮(街道)

8

加大財政補助力度,購置農(nong) 機設備,整合農(nong) 機資源,與(yu) 村集體(ti) 共建農(nong) 機、農(nong) 事、農(nong) 技等專(zhuan) 業(ye) 化服務隊。

供銷合作社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財政局,各鄉(xiang) 鎮(街道)

9


推動流通設施共建

深入鄉(xiang) 鎮(街道)開展縣域商業(ye) 建設行動,加快建立完善農(nong) 村商業(ye) 體(ti) 係;加強、鄉(xiang) 、村三級物流節點建設,分層分類補齊物流設施短板。

商務委

交通運輸委重慶郵政管理局一分局、供銷合作社,各鄉(xiang) 鎮(街道)

10

統籌流通渠道建設,加快推動供銷服務深度融合

推動流通設施共建

實施供銷合作社縣域流通網絡提升行動,支持區供銷合作社培育一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企業(ye) 、經營一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建設一個(ge) 縣域集采集配中心。

供銷合作社

發展改革委、商務委,各鄉(xiang) 鎮(街道)

11

推動流通渠道共用

拓展農(nong) 村綜合服務社服務範圍,打造日用品下鄉(xiang) 、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一網多用、雙向流通的農(nong) 村流通綜合服務網點200個(ge) 。

供銷合作社

商務委、交通運輸委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重慶郵政管理局一分局,各鄉(xiang) 鎮(街道)

12

支持供銷、郵政、快遞、交通以及大型物流企業(ye) 等共同拓展萬(wan) 州城區汽車客運站客貨郵功能,推進統一倉(cang) 儲(chu) 、統一分揀、統一配送,提升分揀、運輸、投遞、派送等各環節服務效率。

交通運輸委

商務委、供銷合作社、重慶郵政管理局一分局,各鄉(xiang) 鎮(街道)

13

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共育

引導農(nong) 合聯會(hui) 員全麵參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公用品牌建設,共同培育“萬(wan) 州烤魚”“三峽天叢(cong) ”等區域公共品牌。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

供銷合作社、商務委,各鄉(xiang) 鎮(街道)

14



依法依規開展具有重慶農(nong) 合聯標識的線上線下農(nong) 產(chan) 品展示展銷活動和社會(hui) 性農(nong) 業(ye) 節慶活動。

供銷合作社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各鄉(xiang) 鎮(街道)

15

強化重要物資保供

支持農(nong) 合聯會(hui) 員參與(yu) 農(nong) 資儲(chu) 備和米麵糧油肉等生活必需品保供,建立區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的聯動機製。延續化肥等重要生產(chan) 生活物資儲(chu) 備貼息政策。

供銷合作社

商務委、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發展改革委、區財政局

16

強化信用服務協作聯動,建立農(nong) 村普惠金融服務體(ti) 係

創新農(nong) 村信用評價(jia) 服務

推進“整村授信”。

萬(wan) 州金融監管分局

人行萬(wan) 州分行

17

創新涉農(nong) 信貸產(chan) 品

創新發展農(nong) 業(ye) 供應鏈金融,探索農(nong) 合聯會(hui) 員為(wei) 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主體(ti) 提供增信支持,開展訂單、應收賬款等質押貸款業(ye) 務。

人行萬(wan) 州分行

供銷合作社、區政府辦公室、萬(wan) 州金融監管分局

18

擴大農(nong) 村普惠金融覆蓋麵

鼓勵金融機構依托農(nong) 合聯會(hui) 員經營服務網點設置信息化金融機具,為(wei) 農(nong) 戶提供基礎金融服務。推廣鄉(xiang) 村振興(xing) 特色金融產(chan) 品。撬動金融機構投入“三農(nong) ”信貸資金達到5億(yi) 元。

萬(wan) 州金融監管分局

供銷合作社、人行萬(wan) 州分行

19

保障措施

加強改革協同

推進數字技術在生產(chan) 、供銷、信用等服務領域的應用,提升農(nong) 合聯數字化服務能力,探索破解農(nong) 業(ye) 經營服務供需信息不對稱問題;提升農(nong) 合聯數字化建設和應用水平,對會(hui) 員基礎信息、生產(chan) 經營、固定資產(chan) 等進行全程數字化“建檔畫像”。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

供銷合作社、區大數據發展局

20

加強政策支持

要加大財政保障力度,加大“三位一體(ti) ”改革項目資金支持力度

財政局

供銷合作社各鄉(xiang) 鎮(街道)

21

支持農(nong) 合聯承接符合政策的政府購買(mai) 服務事項。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

供銷合作社,各鄉(xiang) 鎮(街道)

22

支持為(wei) 農(nong) 服務中心和農(nong) 村綜合服務社建設。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

供銷合作社,各鄉(xiang) 鎮(街道)

23

指導農(nong) 合聯開展各類產(chan) 銷對接活動。

商務委

供銷合作社,各鄉(xiang) 鎮(街道)

24

要統籌用好涉農(nong) 政策,加大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貸款貼息力度,用好農(nong) 民合作社信貸風險補償(chang) 資金。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

財政局、供銷合作社,各鄉(xiang) 鎮(街道)

25



將供銷係統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人才培訓納入高素質農(nong) 民培訓計劃。支持農(nong) 合聯人才隊伍建設,支持將政府購買(mai) 培訓服務交給農(nong) 合聯承接。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

供銷合作社、區人力社保局,各鄉(xiang) 鎮(街道)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麵